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说明:试题见本期“试卷交流”中“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1题 读图辨识出是火山,就知道山体岩石的矿物由岩浆冷却形成,岩浆源于
说明:试题见本期“试卷交流”中“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1题
读图辨识出是火山,就知道山体岩石的矿物由岩浆冷却形成,岩浆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而软流层上部虽然是岩石圈,但并非是地壳,C答案迷惑性较强。
答案:D
第2题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有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转换主要受外力作用,所以应该是沉积岩。
答案:C
第3题
注意提示: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才修了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芝加哥成为河、湖运输的转运地点,使其服务农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而更易成为物资中转和集散中心。
答案:D
第4题
20世纪前芝加哥的工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及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说明服务对象是农村,可得出该城市主要联系周边农村地区。
答案:A
第5题
观察图中资源分布,芝加哥本身矿产资源不丰富,主要是利用五大湖地区西部的铁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煤发展钢铁工业,利用的是位于五大湖、河流、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的优势,特别是水路运输成本低、运量大,使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发展初期农业、贸易为主,工业基础不好;钢铁工业不属于劳力密集型。
答案:B
第6题
高速铁路速度高就需要路平,地形平坦是首要的。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处范围不会很大,可以通过工程局部解决;气候条件虽然是工程建设设计时需考虑的要素,但气候状况大范围内具有均质性,不左右区域线状路线选择。
答案: A
第7题
平原农业发达,耕地多但人均少,高铁采用高架的方式,可少占耕地,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架铁路下面还有耕地。
答案:B
第8题
客运中,公路的优势是短途,铁路的优势是中等距离,航空的优势是中长距离。杭州至上海路段短而不适合航空运输,高铁冲击的是公路运输和普通列车;兰州至北京、成都至上海相对距离较长,高铁速度快虽对其也有冲击,但航空速度更快的优势依然明显;武汉到广州的距离适合铁路、航空运输,但选择高铁与航空整体耗时差别不大,而高铁却有费用低、转折少、时间稳定、运输量大等优势,且武汉与广州皆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员相互交流较广,所以,该路段高铁对航空业冲击最大。
答案:A
第9题
大气垂直方向稳定与否,取决于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上层空气密度大于下层,就会有空气对流,而且差异越大对流越强。而空气的密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上层空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上下层温差越大则密度差就越大。图中甲地明显比乙地、丙地上下层空气温度差异大,也就是密度差异大,所以甲地在三地中大气垂直对流最旺盛。乙、丙两地相比较,乙地近地面等温线向上弯,说明温度比丙地高,而且因空气密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使湖泊附近的乙地因水汽多而近地面空气密度更低,但乙、丙两地高空温度差别不大,所以乙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比丙地大,空气垂直对流比丙地要强,于是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答案: D
第10题
4小时后的正午,该天气系统将向东移动大约80千米左右,甲地的对流条件移到乙地,而且乙地正午地面温度上升快,在湖泊附近水汽多,导致乙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容易发生强烈对流天气。甲地在天气系统东移过程中上升气流强,可能云雾多而导致气温上升没有乙、丙两地快。该天气系统东移,作为北半球上升气流(气旋)东部的丙地应该是偏南风,而甲地作为上升气流(气旋)西部或者中部,应该是偏北风或者水平风力较小。
答案:B
第11题
海拔不超过500米,可以排除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应为丘陵,而且湖泊面积较大,可以排除华北平原。但题干里的中纬度确实干扰了不少东南丘陵范围记忆不深的考生,北纬30°以北地区局部也还属于东南丘陵(北至长江、西到雪峰山、东南临海洋),是很多做错该题的考生想不到的。
文章来源:《矿物学报》 网址: http://www.kwxbzz.cn/qikandaodu/2021/0223/416.html